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事业发展规划要点2007—2011

  • 时间:2008-02-29

                        2007年6月 
    为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会员和机械科技工作者,努力完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我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在我会九个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工作重点基础上,制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事业发展规划要点(2007-201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坚持学会的“六条基本经验”,为推动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提升机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方向目标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实现学会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社会服务能力、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 
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工程类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术团体。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学术建设,促进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和自主创新 
    1.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和水平  
    ——继续办好学会年会活动,增强年会活动的吸引力。内容向综合性和国际化方向迈进,专题向前沿领域和生产实际贴近,形式向多层次和多样性拓展。 
    ——打造学会系统品牌学术会议。在学术上领先或技术应用广泛的专业领域,大力培育若干具有国内或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 
    ——积极推进学会各专业分会之间的学术交流,主动开展与其他相关学科、学术团体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群建设。 
    ——逐步建立学术活动效果评估机制。从引导学科发展、激励人才成长、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经济发展等不同角度对学术会议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促进学术活动质量和综合水平的提高。 
    2.建立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研究与发布平台 
    ——学科发展研究。组织学科领域专家,开展学科发展专题研究,建立和完善学科研究与发布制度。 
    ——学科发展报告。总会每2至3年编辑出版一册“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专业分会每届撰写一篇本学科领域发展报告。 
    ——学科进展发布。每届学会年会上发布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重大进展。 
    3.培育精品期刊,推动学会期刊联合 
    ——巩固《机械工程学报》和《中国机械工程》在同类科技期刊中的领先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推进学会系统更多期刊进入精品期刊行列。 
    ——加强综合信息报导力度,争取创办一种面向机械制造业企业、技术与生产应用的期刊。 
    ——筹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期刊联盟,推动学会期刊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4.搭建适应和体现青年科技工作者特点的学术活动平台。努力吸引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学会活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继续办好海内外青年设计与制造科学会议,使之成为联系海内外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主要桥梁和品牌会议。 
    5.发展与港澳台地区机械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继续办好海峡两岸机械工程技术交流会。积极搭建“两岸三地”机械科技交流平台,推动民间科技交流。 
    6.开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与交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加强会员发展与服务,增强学会凝聚力 
    1.加强会员发展 
    ——强化会员工作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能、清晰任务。完善工作总部、专业分会、省区市学会会员发展和管理体系;动员广大会员、理事积极发展会员。 
    ——加强对机械行业科技人员需求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坚持开展并不断完善会员满意度调查工作。 
    ——加强会员登记制度,规范会籍管理,完善多元化的会员结构。 
    ——积极推进在机械及相关学科新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海归人员中发展会员,提高上述人员在会员中的比例。要特别重视在机械制造业企业中发展团体会员与个人会员。 
    ——会员五年发展计划:学生会员2008年完成2所大学的试点;高级会员队伍动态稳定在3000人;港澳台会员队伍动态稳定在500人。 
    2.加强会员服务 
    ——强化会员服务理念,充分认识为会员服务是学会基本任务;会员服务能力是学会能力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会员是否满意是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 
    ——明确、完善与强化会员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服务力度,积极搭建多层次的会员服务平台,努力实现“会员优先、会员优惠”,体现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充分满足广大会员需求。 
    ——宣传会员事迹,表彰模范会员,举荐优秀人才。提高我会会员,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各种奖项的人数。 
    ——反映会员意见和建议,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为会员专业发展、学术进步提供指导与帮助。为会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服务,营造会员之家。 
    3. 加强会员道德建设 
    ——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制定学会及会员道德守则,端正学风,规范学会及会员职业行为。 
    ——在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中设立道德与权益工作组,受理会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监督会员执行科学道德规范情况。逐步建立会员诚信档案。 
    (三)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 
    ——围绕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目标,组织机械行业专家开展咨询服务,主动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前沿问题的战略研究,为国家科技和机械制造业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主动与机械制造业集中或有发展潜力的地方政府加强联系,围绕地方机械制造业发展组织专家开展咨询,为地方政府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接受企业委托,为机械制造业广大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重组、投资决策等提出解决方案。 
    2.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 
    ——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努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积极开展企业认证咨询,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3.搭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服务平台 
    ——坚持搭建并不断完善以展览为核心,集学术会议、技术交流、产业发展论坛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行业综合活动平台。继续巩固焊接展,推动其向着来展与出展并重、展览展示与行业活动并存的方向发展。积极整合资源,坚持互利共赢,加快推进物流展做大做强。为学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开展科技成果评估工作,跟踪评估效果,推广先进制造技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大力搭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活动平台。密切贴近企业,积极主动组织机械制造业企业需求与大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对接,动员组织机械行业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促进机械行业科技成果向企业推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 
    4.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探索适合我会开展的科学普及内容和活动方式。 
    ——动员有条件的专业分会,开展本专业领域的科普活动。 
    (四)加强培训、教育与资格认证,拓展学会服务领域 
    1.积极参与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教育认证工作 
    ——为我国加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国际组织提供技术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认证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认证标准、程序、组织机构、专家遴选、培训和有关规则的制、修订工作。 
    ——培养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教育认证专家100名。 
    ——主动参与并承担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教育认证的具体工作。 
    2.扎实推进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 
    ——通过机械工程师及相关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人数达到3000人,见习工程师(专业)人数达到5000人。 
    ——在国际互认方面,实现机械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双边、多边互认零的突破。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分会开展相应专业人员资格的国际互认工作。 
    ——通过机械工程师及相关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初步确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我国机械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模式,并争取纳入国家工程师制度体系。 
    3.努力拓展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 
    ——完善学会系统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体系,探索与政府、高校、企业等合作的模式和有效机制。制定管理实施办法并建立专家库。  
    ——建立和完善“机械工程师在线学习”远程网络平台,在线学习课程设置保持在50门左右。 
    ——已获得机械工程师及相关专业工程师资格的人员接受学会系统继续教育的比例保持在60%以上。 
    ——着力开展机械行业急需的、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1.精心办好国际会议 
    ——积极争取影响力较大的机械学科国际大会和新兴领域的专业会议在中国召开。在实力较强的学科领域牵头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努力办好2008年的第十七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2008年国际焊接学会第六届亚太地区会议,2008年第8届和2011年第9届海内外青年制造科学会议,2008年快速成形及制造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IFToMM摩擦学技术委员会学术大会,2009年国际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会会议及国际学术会议和2010年的世界铸造大会。积极争取承办压力容器国际会议,2010年国际特种加工大会,2012年第十一届世界食品工程大会和2013年国际焊接学会年会。 
    2.加强与国际相关学术组织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相关学术组织的会议以及重要活动,努力扩大加入相应国际组织的数量。 
    ——在领先的学科领域主动发起成立国际学术组织。 
    ——积极支持会员参选和担任相应国际组织各级领导层职务。提高我会专家学者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人员数量,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活动,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骨干队伍。 
    3.重点发展与机械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合作 
    ——重点发展与欧洲(德国等)、亚洲(日本、韩国等)机械制造业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上述国家相关学术组织、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联系,围绕我国机械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需求开展有成效的实质性合作。筹备举办中国与欧盟,中国与日、韩的机械工程国际会议。 
    (六)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1.夯实我会组织工作基础 
    ——开展专项调研工作。建立专业分会和省区市学会组织状况的数据库和动态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数据库。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加强与完善以学会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 
    2.加强专业分会建设 
    ——建立专业分会工作评价机制,发布专业分会年度工作报告,促进专业分会为适应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2009年开始发布“专业分会年度工作报告”。 
    ——加强专业分会专兼职人员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分会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业化水平。2008年起分批对各专业分会总干事全部培训一遍。对专业分会其它工作人员分期培训,培训覆盖面不低于50%。 
    3.推动省区市学会建设 
    及时了解省区市学会组织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努力帮助解决困难。组织省区市学会交流组织建设工作经验。对省区市学会的业务工作给与指导和帮助。 
    4.推进学会改革与发展 
    ——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推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学会系统的认证与实施。 
    ——开展分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有要求、有条件的分会或新组建的分会中推进“无挂靠”改革试点。促进分会办事机构的职业化改革。 
    ——积极关注政府机构改革与调整,主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中适合我会担当的有关社会职能,努力拓展我会活动空间,不断提升我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 
    (七)加强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创新学会活动方式 
    1.建设并逐步完善学会资源数据库和业务工作平台  
    ——整合学会现有各项业务活动资料资源,重点建设以会员为主体的机械科技人才数据库、以学会期刊和会议论文为主体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及以申报奖励项目为主体的机械科技成果数据库等。 
    ——继续完善会员工作平台、机械工程师在线学习平台,并以学术会议平台、科技期刊平台、文献服务平台、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面向会员的网络服务平台。 
    2.继续建设和完善学会网站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建设和完善学会门户网站,充实内容,扩大信息量,展示学会系统整体形象,发布学会系统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等信息,为社会提供相关科技和行业信息服务。 
    3.建设学会办公自动化系统 
    ——建立以学会内部信息交流与管理为主体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4.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和相应专业分会,实现机械科技信息资源的协调、共建与共享。 
    四、主要措施 
    (一)发挥学会系统各级组织作用,统筹规划,分别落实 
    ——理事会负责领导、监督五年规划要点的实施。 
    ——各工作委员会分别负责确定五年重点工作。 
    ——各专业分会根据学会五年规划要点,负责制定和完善本专业分会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各省区市学会可参照本规划要点,分别制定相应工作计划。 
    ——工作总部负责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负责统筹协调。 
    (二)多渠道筹资,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学会开展的各项有偿服务活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拓展了学会活动空间,同时也为学会争取到了更多的活动经费,是当前筹集资金的主渠道。 
    ——加强与科协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承担科协和政府委托的项目,主动提出项目,争取政府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加强对会员服务,增加会费收缴率。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争取企业更多的资助。 
    ——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合法、规范、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学会各种有偿服务活动持续发展并不断壮大,为学会积累更多的资金,增强学会经济实力,为学会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三)加强学会社团文化和队伍建设,建设和谐学术生态,为实现规划提供思想文化、制度和人员队伍保障 
    ——加强学会社团文化建设,树立科学办会、民主办会、依法办会、以德兴会的良好会风,倡导崇尚自主创新、恪守科学道德、追求和谐进步的良好学风,团结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 
    ——建设和谐学术生态。教育广大会员和学会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端正科学理念、明确社会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与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严格自律和社会监督。 
    ——加强对学会专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一支热爱学会工作、有热情、有创造力、活动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专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