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雨,现任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处处长(曾任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教授。获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职教学及管理,主要研究领域激光熔覆和焊接技术,及刀具材料和监测技术。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1项。个人获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优秀管理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作为指导老师带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所在团队获“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
一、从助教到教授,三尺讲台润物细无声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悠久办校历史的高职院校,以“产学研用结合共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方针。1997年朱红雨本科毕业进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做了一名老师,她深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娴熟的专业素养对教师的重要性,她决定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9岁那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在家庭、事业和学业之间努力平衡,用8年时间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她在工作中努力钻研,开拓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她坚信只有自己专业素养足够扎实,才能给学生高效的学习,看着一届届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心中充满欣慰与期待。朱红雨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均有建树,2014年被提拔为智能制造学院(原名机械技术系)院长。她完成主编教材4部(其中省重点建设教材1部);主持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获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主持校企合作科研课题6项,引进科研资金 100 余万元。除正常的教学及行政管理,走访企业也是日常工作,这为朱红雨开展产学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产学研结硕果
朱红雨认为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科研要两手抓,要在专业领域保持先进性和敏感性,才能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社会需要的技术和技能。
朱红雨主要研究方向一是激光熔覆和焊接技术;二是刀具监测技术,学院有焊接技术方向、数控加工方向的专业,朱红雨在教学中去相关企业调研,遇到企业的难题,利用学院技术资源及人才的优势针对性地开展研制,帮助企业攻克难关,这些问题的突破不仅体现了朱红雨及团队在特定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能力,也展现了学以致用、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成果。
1、在激光熔覆和焊接技术方面
(1)运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激光熔覆修复中进给速度、激光头与工件距离、粉末流量等参数。
(2)用于风力发电机机柱焊缝焊接的自动焊接装置,应用于高处等人工焊接不便的场合,该装置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并授权,且已转让。
(3)用于水下安装用的偏心吊柱,解决水下吊装困难的问题,制作方法采用焊接和模具结合,该装置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并授权,且已转让。
(4)将三维扫描和金属3D打印技术运用于叶轮叶片修复技术,研究其修复工艺和优化焊接参数,修复后质量符合企业要求。
(5)用于非对称结构的支架焊接方法和装置,运用于某齿轮厂的设备制造,产品达到企业要求,该装置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并授权。
(6)用于毫米级固体颗粒的输送管、设备及使用方法,解决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更换新的输送管。该装置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并授权。
2、在刀具材料和监测技术方面
开展了大量的PCBN刀具及其不同涂层后的力学试验研究,运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参数有效提高高速切削后工件表面质量。发表了16篇科研论文。开发了旋风铣削在线预报系统软件V1.0(已申报软著);设计研制的旋铣加工外螺纹滚道的自回转刀具组件(已授权发明专利);刀杆式旋铣刀片切削力及温度测量装置(已授权发明专利),该技术获得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三等奖。
此外,朱红雨还主持完成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等省级项目7项。
三、坚守初心,望远山而力行
朱红雨现在担任学院科技处处长,在职责上更多承担学院发展规划、科研管理等顶层设计管理工作,以及统筹学院学术交流、科研课题申报、科研成果产业化等。她说行政和教学科研虽然是不同性质的工作,但都是相辅相成的,科技处工作同样需要了解行业动向、企业发展,她很喜欢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过程让她有成就感。她表示要一如既往,努力学习相关政策,积极促进各方工作,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了解企业需求,做好“最后一公里”科技服务,为加快校企合作、为促进产学研用共进,牵线搭桥做好服务。
她在教学指导、学术科研、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但她说当有些企业的难题放在面前无法解决时,会有无力感、觉得能力不够,“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这是谦逊的品质更是内心的鞭策,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永不自满的心态,正是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使她不断超越自己,踏实前行。
(信息发布:戴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