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 时间:2019-12-3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商务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统计局 中国工程院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

关于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工信部联产业〔2019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市场监管、统计、银保监、证监、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商务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统计局 中国工程院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91011日               


 

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制造业设计能力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能够为产品植入更高品质、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能够综合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够推动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助力解决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近年来,设计创新有力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带动了设计自身从理念到方法,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的持续进步,但设计能力不足仍是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在设计基础研究与数据积累、设计工具与方法、设计人才培养、试验验证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仍亟待加强。提升设计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制造业短板领域精准发力,不断健全产业体系,改善公共服务,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坚持竞争中性原则,鼓励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公共服务,营造有利于工业设计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创新,构建服务设计能力提升的创新体系。强化对企业设计创新的引导,以设计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坚持统筹协调。加强各部门政策协同,形成目标一致、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强化对地方工作的指导积极总结推广相关经验成果凝聚创新发展动能。

坚持以点带面。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以相关领域的设计发展带动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广普及,以重点突破和试点示范带动制造业设计能力全面提升。

(三)总体目标

争取4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有效改善,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完备,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力装备、石化装备、重型机械行业,以及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突破。在系统设计、人工智能设计、生态设计等方面形成一批行业、国家标准,开发出一批好用、专业的设计工具。高水平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提高工业设计基础研究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创建10个左右以设计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发展壮大200家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设计创新骨干力量,引领工业设计发展趋势推广工业设计“新工科”教育模式,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方式创建100左右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

二、夯实制造业设计基础

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强化制造业设计理论、设计基础数据积累设计规范、设计标准、设计管理、设计验证等基础工作。加大设计创新项目和工业设计软件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强化产品安全性、功能性、可靠性、环保性标准要求,规范信息交互、用户体验、运行维护设计标准,形成高水平设计标准体系。鼓励社会团体、产业联盟高校院所和企业基于设计创新和专利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计量性设计研究,鼓励构建支撑制造业产品设计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平台,推动计量与产品设计过程融合,逐步实现设计过程量值控制,提升制造业产品设计效率

)开发先进适用的设计软件顺应网络协同设计趋势,积极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在相关重大项目建设中加大对关键设计软件的支持力度。推进三维几何建模引擎等研发设计软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基本求解算法库、标准零部件库、行业基础数据库和知识库,促进源代码资源开发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设计数据、模型和接口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广工业APP应用

 

专栏1  关键设计软件迭代工程

1加强工业软件基础研究。推动工业软件建模引擎发展促进特殊行业和领域的专用设计及仿真软件应用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各类标准建设鼓励相关企业组建联盟,推动软件产品相互兼容,嵌入调用,构建协同创新产业生态。

2支持工业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引导企业广泛汇集设计类经验、知识、算法等,形成工业技术,封装设计组件,研发工业APP围绕复杂设计等领域开攻关,在相关行业领域开展基于模型系统工程实施应用。鼓励将工业软件相关知识产权与论文、专利等同纳入人才评定标准。

3)推动基础资源库共享。引导设计软件企业结合具体应用丰富基础零部件代码库、通用组件库及知识模型库,带动知识库跨行业用。

4)推动设计软件进校园。引导校企深化合作建设设计类实验室,鼓励开展企业实践学分。开展设计软件应用竞赛等活动,培养使用习惯和用户基础。

 

三、推动重点领域设计突破

补齐装备制造设计短板。聚焦装备制造业开放设计平台建设,特种用途或特殊环境装备设计,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设计重点,拟订并发布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清单,探索利用揭榜挂帅机制,引导相关地区和机构联合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设计成果创新示范应用

)提升传统优势行业设计水平。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轻工纺织、汽车、工程动力机械、电力装备、石化装备、重型机械和电子信息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设计优化和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专栏2  重点设计突破工程

1)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设计。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重点突破系统开发平台和伺服机构设计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设计等。在轨道交通领域重点突破列车转向架、高速列车车轴设计列车车体材料、结构和内部布局及辅助设备设施优化设计先进城市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跨座式单轨、市郊通勤动车组等新型轨道交通工具设计。在航空航天领域重点突破飞机气动及结构、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及系统、无人系统、火箭发动机等系统关键设计。在船舶海工领域重点突破智能船、邮轮等高技术船舶,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核心配套系统及设备的关键设计在电力装备领域,重点突破燃气轮机整体设计,核心热端部件设计和现役装备热端部件的修复及优化升级设计,特高压交直流关键装备设计等。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提升关键装备、核心装置、新工艺技术、系统集成平台(软件)等设计能力,形成指导汽车工装设计的标准化规范或导则。

2)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设计升级。在消费品领域,支持智能生态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鞋类产品、玩具家电、家具等设计创新。鼓励建设国民体型数据库和标准色彩库,发展人体工学设计加强流行趋势研究,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汽车领域,推动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充电系统设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系统设计乘用车冷链物流车、消防车等专用汽车设计在石化装备领域,重点突破高精度旋转导向钻井系统设计,7000马力及以上大型压裂撬装成套装备设计,1215Nm3/h等级超大型空分成套装备设计等。在传统机械领域发展汽油发动机、大马力柴油机、工业燃气轮机等动力机械设计在重型机械领域,重点突破智能码头成套装备设计,智能搬运与输送系统成套设备设计,宽幅高品质铝、镁合金板带智能生产成套装备设计,大型铸锻件制造成套装备设计等。在电子信息领域,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大型计算设备设计个人计算机及智能终端设计,人工智能时尚创意设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设备、仿真模拟系统设计等。

 

大力推进系统设计和生态设计。积极推进系统设计与系统仿真技术研发,有效带动原始创新。支持清洁高效节约能源产品设备设计,提升发电装备、余热回收装备、终端用能设备、太阳能利用装置设计水平。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开展废弃物回收利用,通过设计创新提升废弃物加工转化设备的效能。推进绿色包装材料、包装回收利用体系设计。

四、培育高端制造业设计人才

)改革制造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发体现中国特色、融汇国际标准、对接市场需求、横跨学科门类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设计高等教育体系。结合“新工科”建设,推广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聚焦制造业培养交叉型、复合型设计人才,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协作办学,探索开放式、网络化的设计教学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向设计教育领域。鼓励开展中小学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启蒙教育。

 

专栏3  制造业设计人才培育工程

1)鼓励工业设计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导各类相关院校(系)共享优质课程,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建设工业设计为主题的产教融合机构,全面培养学生策划能力、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持续开展工业设计领军人才培训,围绕制造业短板领域优化课程体系,改善学员结构鼓励领军人才与制造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

3)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各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各类创意设计园区(平台)建设制造业设计实训基地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支持相关企业和行业组织在产业集群内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培训基地。

4)培养工业设计领域国际人才。积极支持国内知名工业设计师参与重要国际设计活动,在工业设计领域国际组织中